天山南麓的“人保守护”:以风险减量护航阿克苏产业升级

2025-10-27 09:40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天山南麓的阿克苏,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,也是新疆‘十大产业集群’建设的前沿阵地。据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数据,2024年林果产量280.88万吨,2025年林果总产值预计达200亿元;2025年种植棉花751.27万亩,加工皮棉153万吨。农业大区阿克苏是新疆的“果篮子”,也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。

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阿克苏特色产业,但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,冰雹、风沙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额损失不容忽视,在林果、纺织、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中,全链条风险隐患凸显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人保以“保险+风险减量+科技”创新模式深度融入新疆产业建设,推动服务从传统“灾后赔付”向“灾前预防、事中减损、全程赋能”转变,为农业稳产、产业升级、绿色发展筑牢风险保障“安全网”。

特色农业“防减并重”

从“灾后赔付”向“灾前守护”升级

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农业现代化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要求“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完善农业保险政策”。中国人保响应政策导向,在阿克苏探索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农业风险减量路径,推动保险服务从“灾后兜底”向“灾前守护”转型。

阿克苏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和特色林果优势产区,但大风、冰雹、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对产业构成严重威胁。“以前冰雹一来,砸得精心呵护的苹果‘遍体鳞伤’,眼看着‘特级果’变成‘残次果’,真是心疼啊!”阿克苏红旗坡农场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果农的痛点。2023年起,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,投入防灾减损资金主导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建设,采用“保险出资60%+果农自筹40%”模式,年均投入200万元,累计建成防雹网1526亩。

防雹网

这一物理屏障在2024年7月特大冰雹灾害中成效显著,保护区损失远低于周边,较无网区域减少损失约1000万元,有效守护了果农收益和“冰糖心”品牌声誉。“现在有了防雹网,阿克苏冰糖心的‘精品率’大幅提高!”在阿克苏红旗坡农场,果农指着连片的白色防雹网欣慰和开心溢于言表。

“有网无患”的实效全面激活了果农自主防灾的主动性,在保险资金的示范引领下,红旗坡区域防雹网建设总面积迅速扩大至3万亩以上,形成了“保险引导、农户跟进、共建共享”的良好局面。

在“风险减量革命”的催化中,近年来,中国人保与气象部门构建的“气象+保险”联防联控机制更成为棉花、林果、粮食等产业的“稳定器”。2021—2024年累计投入农业防灾减损资金1.4亿元,用于支持阿克苏气象部门购置人影防雹设施,实现了与气象部门数据共享、预警联动,防灾减损精准作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
2022年以来,“气象+保险”联防联控服务体系已预警冰雹天气213天,开展防雹作业641县次,降低了冰雹灾害给棉花、林果、粮食等作物带来的经济损失,近3年“气象+保险”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预计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.9亿元。这种“政府引导、保险主力、科技支撑、农户参与”的风险共治模式,让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,为特色农业集群筑牢“安全网”。

产业链穿透式风控

打造“保险+全周期服务”实践

立足新疆“十大产业集群”发展规划,中国人保将风险减量服务深度嵌入绿色能源与外向型经济产业链,打造“全周期风控+产业链协同”服务样板,从单一产业保障向产业链风险共治延伸。

在库车市一家万吨级绿氢炼化示范项目现场,光伏板在戈壁滩上绵延成“蓝色深海”。该绿氢炼化项目总投资约29.62亿元,采用太阳能供电满足约70%需求,按绿氢年产2万吨计算,绿氢炼化替代原天然气制氢工艺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.5万吨。

戈壁滩上的光伏板

人保财险以“安装工程一切险+第三方责任险”组合方案深度参与,由新疆分公司牵头承保,份额达27%,提供风险保障22.76亿元。通过“风险前置、服务嵌入、灾中预警、灾后快赔”模式,人保财险将保险产品、风险减量措施与工程风险评估技术结合,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增添实践样本。

棉纺织产业链中,风险减量服务向“全流程渗透”。针对企业原材料存储规模大、标的金额高、生产环节密集、火灾静电等风险点集中的特点,人保财险从“事后赔付”转向“事前预防”,提供定制化风险评估、隐患排查、安全培训、应急演练等“一揽子”事故预防方案。

在库车某棉纺织企业智能车间,人保财险库车公司针对该企业特点制定专属服务方案,实地风勘制定应急预案,聘请专家排查存储、生产隐患,联合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,并试点开发棉花仓储热成像监控系统,通过科技手段预防和监控火灾事故发生,探索卫星云图+激光3D建模技术为灾后定损提供依据,以“风险减量+科技”双重优势降低事故发生率。

不论是面向未来的“绿色产能”,还是现代化的“智慧工厂”,中国人保“全周期服务”的新疆实践既响应了国家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”的政策要求,也实现了保险服务从“经济补偿”向“事故预防”的转型升级,为新疆打造“十大产业”集群注入了保险动能。

“人保不仅提供6亿元棉纱风险保障,更协助建立了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。”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,“人保财险常态化风险防控帮助我们打造‘现代化安全工厂’,风险管理和减量服务已经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。”

科技赋能“风控神经末梢”

筑牢风险减量技术底座

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科技是驱动风险减量服务的核心引擎。中国人保以“科技赋能+精准服务”重构保险生态,“天-空-地”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成为服务产业集群的“智慧大脑”。

在农业保险领域,阿克苏分公司构建卫星遥感宏观监测、无人机重点详查、人工现场核实的技术体系,实现大田作物精准承保与高效理赔。“过去查勘100亩棉田要跑一整天,现在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完成。”在库车市牙哈镇,人保财险的查勘员介绍,高清影像实时传输至“耘智保APP”,系统自动生成受灾面积与损失报告。阿克苏750万亩棉田成为该体系的“主战场”,数据显示,查勘效率提升80%以上、成本降低60%,理赔准确率超95%,2024年已精准核验超144万亩棉花种植险标的。

无人机查勘棉田

目前,人保财险在新疆已全面开展基于无人机、卫星影像的种植险大户精准承保。2024年,通过遥感测绘、无人机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全面开展精准承保理赔、风险减量等服务共涉及自治区10个市、区县,68余个乡镇,超33万户种植规模户,总面积超144万亩,科技手段让风险减量从“单点措施”升级为“系统能力”。

结语

从守护特色农业的防雹网,到联动气象的防灾减灾机制,再到护航绿氢项目、赋能智慧棉纺,“保险+风险减量服务+科技”服务模式让保险不再囿于传统的事后补偿,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和科技赋能深度融入产业肌理,成为经济发展的“稳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。

这种以人民为中心、以预防为导向、以科技为驱动的保险服务新模式,是对党中央“依法治疆、团结稳疆、文化润疆、富民兴疆、长期建疆”方略的坚决落实,更是对新疆各族群众“美好生活守护者”承诺的有力践行。在新疆聚力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的新征程上,中国人保也将为守护“疆”来更加美好贡献更加坚实的保险力量。


责任编辑:胡编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商业创投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